最近小猴在生氣方面的情緒特別的明顯,當事情不如他的預期,比如說把車子疊上去會倒下來,他馬上就會生氣,如果這個時候,我們請她把東西撿回去,他就會更加生氣,在生氣之後,也不一定會記得把東西撿回去放。甚至媽媽在吃飯,無法陪牠玩耍,他也會生氣地打媽媽的手或者腿,有一次在餐廳吃飯,他因為想要快點出門走路,但我又得處理他的大便,他就在餐廳打了我兩巴掌,讓我當場非常難堪。

在上個周末,終於引爆了一次我們最嚴重的衝突。過去面對小猴生氣打人的情緒,我們會採取兩種方式,一種就是會打他的手心並且嚴肅的告誡他,但顯然效果不一定很好,他可能會再回手,另一種就是,我們會請他罰坐,至少不會動手打他,也避免讓他有模仿的效果。於是,周末的那場衝突只是為了他要拿爸爸的烏龜車下來,我請他要問爸爸,當時,爸爸正在洗澡,這個時候,小猴開始有點不高興了,他把書架上面的書撥弄了下來,後來,我聽見爸爸洗完澡開門了,我告訴小猴,他可以去問爸爸,沒想到,他更加生氣,爸爸看到他把書弄下來在那邊生氣,也立馬跑過來,用很兇的口氣要求小猴要把書放回去,小猴更加生氣了,他用力踩書甚至踢書,我只好請他去罰坐,在罰坐的過程當中,他一直發出不高興的聲音,對於罰坐也不耐煩,但不敢離開,爸爸有主動跟他說,先去把書撿起來,再來抱抱,小猴無法接受這個提議,當我吹完頭髮出來,我也是一樣要求他要先撿書才能抱抱,小猴就此崩潰大哭,也不願意任何人碰他,最後是哭累了睡著了。

我跟先生兩個人趁她睡著之後,很仔細地討論這件事情。我們討論出幾個很重要的方向,其中之一便是減少打他的次數,當他打人的時候我們想更換成比較和緩的方式但一樣可以達到制止的效果,比如說,握住他的手,而我的想法是,如果他是因為生氣的情緒而打人,我們就先不要打他,但如果是不分青紅皂白而打人的話,可能就得要修理他了。至少這段時間觀察下來,他都是在生氣的時候動手,顯然是他的語言發展不成熟,還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們也一起決定,先處理情緒在處理事實,也就是說,當小猴大哭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抱抱他,安撫他的情緒,然後再跟他一起把東西收起來,甚至可以拍拍這些玩具,表示道歉之意。

其實,我們都不完美,但是,都希望可以提供孩子一個好的教育環境,我決定開始從自己開始思考起,我在生氣的時候希望父母如何對待我?我對小猴的管教有沒有無形中複製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呢?

我在回想過去,我對父母生氣的時候,我會希望父母怎麼做會讓我的感受比較好,甚至讓我願意接受父母的要求?

我的父母是非常嚴格的父母,每每只要做錯事情,立刻被懲罰甚至也沒有甚麼可以解釋的機會,所以導致成年的我,內心有許多的委屈不敢訴說,甚至只要一生氣,我那些滿腹委屈的淚水就會奪眶而出。這些淚水提醒了我,我跟父母之間是很難順暢的溝通的,因為父母並不喜歡我所有的負面情緒,包含生氣、憤怒、哭泣等等,他們期盼我堅強且有教養。我是否也把這樣的期待投射在我的孩子身上呢?當小猴生氣打人的時候,其實我並不想對他的「生氣」生氣的,我只對他的打人的動作生氣,但他是否從我的臉上讀到,我無法接納他生氣的情緒呢?他才一歲八個月,他能理解媽媽是對他打人的動作生氣嗎?我猜那一定很混淆!我開始去思考,當我生氣的時候,我希望別人可以怎麼做?我突然發現,不管是父母還是先生,我其實都希望對方可以擁抱我,讓我好好的生氣或者好好地哭泣,那麼我就知道我該怎麼做了。

我決定調整自己面對小猴打人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當他今天又開始為了玩具無法發動而生氣的時候,我先讓他停在生氣的情緒裡面,他摔了車子,丟了軌道,又想打我,我問他說,需要媽媽抱抱嗎?小猴想了一下,就主動過來要媽媽抱抱,接著,他比較好了,我就邀請他說我們一起把軌道跟車子撿起來吧,小猴也願意把這些東西撿起來。

也許孩子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去「做」,而是它們需要被接納那些難以表達的情緒。

而我仍然持續練習如何當一個媽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生氣 父母 關係
    全站熱搜

    栩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